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中学教师 >

教师资格高中政治《流通手段》教案

日期:2019-08-28 10:32   来源:河南教师资格证网  阅读:

《流通手段》教案

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一项必备技能。在教师资格面试前的备课阶段,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教案是试讲成功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很多考生对于如何写教案总是很头疼,教学目标究竟如何制定,教学重难点如何定位,教学方法如何选择,教学过程如何设计……这一系列的问题的确都需要考生认真思考和准备。今天,中公教师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流通手段》的完整教案范例,希望能够为各位考生的考前备考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流通手段的含义。

2.明确商品流通的概念及过程。

3.理解商品生产者要如何才能生存和发展。

【能力目标】

1.通过了解商品交换的两个阶段中货币所起的作用提升分析事物的能力。

2.在分析商品流通过程提升知识理解与运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奠定参与市场活动的经济意识基础,正确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货币流通手段的职能。

【难点】

正确理解商品生产者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三、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给学生展示不同国家的货币的图片或者实物让学生进行辨识,如美元、英镑、泰铢、港币、人民币等,同时补充2017年瑞士的Ticino州政府表示将发行自己本地的数字货币的新闻。教师说明不管货币的形式如何它在各国的经济生活中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并借机复习商场中商品的标价是货币在执行何种职能,学生回答之后进一步引导,除了价值尺度的职能还有另一极本职能——流通手段,进而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流通手段

活动一:观看视频,内容为热播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周滢将自家的地卖出去后获得钱之后去与棉农订购棉花,后与制作布匹商进行交易进而去订购下一年棉花的片段。学生观看视频后思考1、视频中哪个部分是买的环节,哪个是卖的阶段;2、货币在其中起什么作用。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包括卖和买两个先后衔接的阶段。商品所有者首先将自己的商品卖出去,取得一定数量的货币,然后再用货币买回自己需要的其他商品。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作流通手段。

活动二:让学生继续列举现实生活中货币起流通手段这一职能的例子。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更明确经济就在身边。

(二)商品流通。

活动一: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了解何谓商品流通,并思考商品流通与流通职能的区别。

师生总结:流通手段强调的是在商品交换中货币的职能即作用是什么。而商品流通是从交换方式上进行定义,它对应的概念是物物交换这种交换方式,物物交换是“商品—商品”,商品流通是“商品——货币——商品”。在物物交换中,卖和买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不可以分开的。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是以货币为中间媒介进行的,交换活动分成卖和买两个过程,卖和买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可以分开。

(三)商品生产者的生存与发展要求

活动:小组讨论。老师提问:物物交换有不便之处,但货币产生后的商品交换方式给商品生产者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商品流通中,由于买卖是分开的,生产者只有卖出商品,付出的劳动才能得到补偿,否则,就会亏损,甚至破产倒闭。因此,如果商品卖不出去,就意味着他白白付出了劳动,他所需要的商品也买不回来。要使自己的商品能够卖出去,并卖出好价钱,商品生产者就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环节三:巩固提高

案例分析:小明在放学回家后感觉很口渴就进了小区门口小卖部,看到矿泉水2块一瓶,由于特别渴他就打开喝了一口走到交钱处才发现没带钱,只好跟店主说半小时后从家里拿钱给店主。店主答应了。请问案例中的2块钱以及小明半小时后才来给钱,这个时候的钱分别体现的是什么职能。

学生回答: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环节四:小结作业

老师小结:今天主要学了货币的流通手段,明确了商品流通与其的区别,并了解了商品生产者要生存与发展该如何去做。

作业: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知识,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解释其必要性是什么,下节课谈自己的观点。

五、板书设计

在线报名,立刻定制专属提升方案。